Re: [PATCH 1/3] docs/zh_CN: core-api: Add this_cpu_ops Chinese translation

[Date Prev][Date Next][Thread Prev][Thread Next][Date Index][Thread Index]

 



> Translate 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 into Chinese.
> 
> Last English version used:
> 
> commit c9b54d6f362c ("docs: move other kAPI documents to core-api").
> 
> Signed-off-by: Binbin Zhou <zhoubinbin@xxxxxxxxxxx>
> ---
>  ...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index.rst     |   2 +-
>  .../zh_CN/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           | 281 ++++++++++++++++++
>  2 files changed, 282 insertions(+), 1 deletion(-)
>  create mode 100644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
> 
> diff --git a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index.rst b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index.rst
> index 37756d240b5e..21d0b25bc580 100644
> --- a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index.rst
> +++ b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index.rst
> @@ -48,12 +48,12 @@
>     circular-buffers
>     generic-radix-tree
>     packing
> +   this_cpu_ops
>  
>  Todolist:
>  
>  
>  
> -   this_cpu_ops
>     timekeeping
>     errseq
>  
> diff --git a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 b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
> new file mode 100644
> index 000000000000..45e2bcb844cb
> --- /dev/null
> +++ b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
> @@ -0,0 +1,281 @@
> +.. SPDX-License-Identifier: GPL-2.0+
> +
> +.. include:: ../disclaimer-zh_CN.rst
> +
> +:Original: Documentation/core-api/this_cpu_ops.rst
> +
> +:翻译:
> +
> + 周彬彬 Binbin Zhou <zhoubinbin@xxxxxxxxxxx>
> +
> +============
> +this_cpu操作
> +============
> +
> +:作者: Christoph Lameter, 2014年8月4日
> +:作者: Pranith Kumar, 2014年8月2日
> +
> +this_cpu操作是一种优化访问与当前执行处理器相关的per cpu变量的方法。这是通过使用段

per cpu -> 逐cpu 或 每cpu
replace all per cpu/percpu/per-cpu...

see
loongarch/introduction.rst:51:    存每CPU变量基地址。该寄存器没有ABI命名,不


> +寄存器(或专用寄存器,cpu在其中永久存储特定处理器的per cpu区域的起始)来完成的。
> +
> +this_cpu操作将per cpu变量的偏移量添加到处理器特定的per cpu基址上,并将该操作编码
> +到对per cpu变量进行操作的指令中。
> +
> +这意味着在偏移量的计算和对数据的操作之间不存在原子性问题。因此,没有必要禁用抢占
> +或中断来确保处理器在计算地址和数据操作之间不被改变。
> +
> +读取-修改-写入操作特别值得关注。通常处理器具有特殊的低延迟指令,可以在没有典型同
> +步开销的情况下运行,但仍提供某种宽松的原子性保证。例如,x86可以执行RMW(读取,
> +修改,写入)指令,如inc/dec/cmpxchg,而无需锁前缀和相关的延迟损失。

如 -> 如同

> +
> +对没有锁前缀的变量的访问是不同步的,也不需要同步,因为我们处理的是当前执行的处理
> +器所特有的per cpu数据。只有当前的处理器可以访问该变量,因此系统中的其他处理器不存
> +在并发性问题。
> +
> +请注意,远程处理器对per cpu区域的访问是特殊情况,可能会影响通过this_cpu_*的本地
> +RMW操作的性能和正确性(远程写操作)。
> +
> +this_cpu操作的主要用途是优化计数器操作。
> +
> +定义了以下具有隐含抢占保护的this_cpu()操作。可以使用这些操作而不用担心抢占和中断::
> +
> +	this_cpu_read(pcp)
> +	this_cpu_write(pcp, val)
> +	this_cpu_add(pcp, val)
> +	this_cpu_and(pcp, val)
> +	this_cpu_or(pcp, val)
> +	this_cpu_add_return(pcp, val)
> +	this_cpu_xchg(pcp, nval)
> +	this_cpu_cmpxchg(pcp, oval, nval)
> +	this_cpu_cmpxchg_double(pcp1, pcp2, oval1, oval2, nval1, nval2)
> +	this_cpu_sub(pcp, val)
> +	this_cpu_inc(pcp)
> +	this_cpu_dec(pcp)
> +	this_cpu_sub_return(pcp, val)
> +	this_cpu_inc_return(pcp)
> +	this_cpu_dec_return(pcp)
> +
> +
> +this_cpu操作的内部工作
> +----------------------
> +
> +在x86上,fs:或gs:段寄存器包含per cpu区域的基址。这样就可以简单地使用段覆盖,
> +将per cpu相对地址重定位到处理器适当的per cpu区域。所以对per cpu基址的重定位是通过
> +段寄存器前缀在指令中编码完成的。
> +
> +例如::
> +
> +	DEFINE_PER_CPU(int, x);
> +	int z;
> +
> +	z = this_cpu_read(x);
> +
> +单指令的结果::

产生的单指令为::

> +
> +	mov ax, gs:[x]
> +
> +而不是像per cpu操作那样,先是一系列的地址计算,然后从该地址获取。在this_cpu_ops
> +之前,这样的序列还需要先禁用/启用抢占功能,以防止内核在计算过程中将线程移动到不同
> +的处理器上。
> +
> +请思考下面this_cpu操作::
> +
> +	this_cpu_inc(x)
> +
> +上面的结果是下面的单条指令(无锁前缀!)::

这将产生如下单指令(无锁前缀!)::

> +
> +	inc gs:[x]
> +
> +而不是在没有段寄存器的情况下所需要的以下操作::
> +
> +	int *y;
> +	int cpu;
> +
> +	cpu = get_cpu();
> +	y = per_cpu_ptr(&x, cpu);
> +	(*y)++;
> +	put_cpu();
> +
> +请注意,这些操作只能用于为特定处理器保留的per cpu数据。如果不在上下文代码中禁用抢
> +占,this_cpu_inc()将仅保证per cpu的某一个计数器被正确地递增,但不能保证操作系统不
> +会在this_cpu指令执行的前后直接移动该进程。一般来说,这意味着每个处理器的单个计数
> +器的值是没有意义的。所有per cpu计数器的总和才是唯一有意义的值。
> +
> +per cpu变量的使用是出于性能的考虑。如果多个处理器同时处理相同的代码路径,可以避免
> +缓存行跳转。由于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per cpu变量,因此不会发生并发缓存行更新。为这

remove 由于

> +种优化必须付出的代价是,当需要计数器的值时要将per cpu计数器相加。
> +
> +
> +特殊的操作
> +----------
> +
> +::
> +
> +	y = this_cpu_ptr(&x)
> +
> +使用per cpu变量的偏移量(&x!),并返回属于当前执行处理器的per cpu变量的地址。
> +this_cpu_ptr避免了通用get_cpu/put_cpu序列所需的多个步骤。没有可用的处理器编号。相
> +反,本地per cpu区域的偏移量只是简单地添加到per cpu偏移量上。
> +
> +请注意,当抢占被禁用时,这个操作通常是在代码段中使用。然后该指针用来访问临界区中

这个操作通常是在抢占被禁用后再在代码段中使用
"has been disabled"

> +的本地per cpu数据。当重新启用抢占时,此指针通常不再有用,因为它可能不再指向当前处
> +理器的per cpu数据。
> +
> +Per cpu变量和偏移量
> +-------------------
> +
> +per cpu变量相对于per cpu区域的起始点是有偏移的。尽管它们在代码中看起来像那样,

它们没有地址,尽管代码里看起来像有一样。

> +但它们没有地址。 不能直接取消引用偏移量。为了构成有效地址,必须将偏移量添加到处理
> +器的per cpu区域的基指针。

不能直接对偏移量解引用。必须用处理器每cpu区域基指针加上偏移量,以构成有效地址。

> +
> +因此,在per cpu操作的上下文之外使用x或&x是无效的,这种行为通常会被当作一个空指针
> +的解引用来处理。
> +
> +::
> +
> +	DEFINE_PER_CPU(int, x);
> +
> +在per cpu操作的上下文中,上面表达式说明x是一个per cpu变量。大多数this_cpu操作都需
> +要一个cpu变量。
> +
> +::
> +
> +	int __percpu *p = &x;
> +
> +&x和p是per cpu变量的偏移量。this_cpu_ptr()使用per cpu变量的偏移量,这让它看起来有
> +点奇怪。
> +
> +
> +per cpu结构体字段的操作
>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 +
> +假设我们有一个percpu结构::
> +
> +	struct s {
> +		int n,m;
> +	};
> +
> +	DEFINE_PER_CPU(struct s, p);
> +
> +
> +这些字段的操作非常简单::
> +
> +	this_cpu_inc(p.m)
> +
> +	z = this_cpu_cmpxchg(p.m, 0, 1);
> +
> +
> +如果我们有一个相对于结构体s的偏移量::
> +
> +	struct s __percpu *ps = &p;
> +
> +	this_cpu_dec(ps->m);
> +
> +	z = this_cpu_inc_return(ps->n);
> +
> +
> +如果我们后面不使用this_cpu ops来操作字段,则指针的计算可能需要使用this_cpu_ptr()::
> +
> +	struct s *pp;
> +
> +	pp = this_cpu_ptr(&p);
> +
> +	pp->m--;
> +
> +	z = pp->n++;
> +
> +
> +this_cpu ops的变体
> +------------------
> +
> +this_cpu的操作是中断安全的。一些架构不支持这些per cpu的本地操作。在这种情况下,该
> +操作必须被禁用中断的代码所取代,然后做那些保证是原子的操作,再重新启用中断。当然
> +这样做是很昂贵的。如果有其他原因导致调度器不能改变我们正在执行的处理器,那么就没
> +有理由禁用中断了。为此,我们提供了以下__this_cpu操作。
> +
> +这些操作不能保证并发中断或抢占。如果在中断上下文中不使用per cpu变量并且调度程序无
> +法抢占,那么它们是安全的。如果在操作进行时仍有中断发生,并且中断也修改了变量,则
> +无法保证RMW操作是安全的::
> +
> +	__this_cpu_read(pcp)
> +	__this_cpu_write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add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and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or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add_return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xchg(pcp, nval)
> +	__this_cpu_cmpxchg(pcp, oval, nval)
> +	__this_cpu_cmpxchg_double(pcp1, pcp2, oval1, oval2, nval1, nval2)
> +	__this_cpu_sub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inc(pcp)
> +	__this_cpu_dec(pcp)
> +	__this_cpu_sub_return(pcp, val)
> +	__this_cpu_inc_return(pcp)
> +	__this_cpu_dec_return(pcp)
> +
> +
> +将增加x,并且不会回退到在无法通过地址重定位和同一指令中的读取-修改-写入操作实现原
> +子性的平台上禁用中断的代码。
> +
> +
> +&this_cpu_ptr(pp)->n 对比 this_cpu_ptr(&pp->n)
> +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> +
> +第一个操作使用偏移量并形成一个地址,然后再加上n字段的偏移量。这可能会导致编译器产
> +生两条加法指令。
> +
> +第二个操作先加上两个偏移量,然后进行重定位。恕我直言,第二种形式看起来更干净,而
> +且更容易与()结合。第二种形式也与this_cpu_read()和大家的使用方式一致。
> +
> +
> +远程访问per cpu数据
> +-------------------
> +
> +per cpu数据结构被设计为由一个CPU独占使用。如果您按预期使用变量,则this_cpu_ops()
> +保证是“原子的”,因为没有其他CPU可以访问这些数据结构。
> +
> +在某些特殊情况下,您可能需要远程访问per cpu数据结构。通常情况下,进行远程读访问是
> +安全的,这经常是为了统计计数器值。远程写访问可能会出现问题,因为this_cpu操作没有
> +锁语义。远程写可能会干扰this_cpu RMW操作。
> +
> +除非绝对必要,否则强烈建议不要对percpu数据结构进行远程写访问。请考虑使用IPI来唤
> +醒远程CPU,并对其per cpu区域进行更新。
> +
> +要远程访问per-cpu数据结构,通常使用per_cpu_ptr()函数::
> +
> +
> +	DEFINE_PER_CPU(struct data, datap);
> +
> +	struct data *p = per_cpu_ptr(&datap, cpu);
> +
> +这清楚地表明,我们正准备远程访问percpu区域。
> +
> +您还可以执行以下操作以将datap偏移量转换为地址::
> +
> +	struct data *p = this_cpu_ptr(&datap);
> +
> +但是,将通过this_cpu_ptr计算的指针传递给其他cpu是不寻常的,应该避免。
> +
> +远程访问通常只用于读取另一个cpu的per cpu数据状态。由于this_cpu操作宽松的同步要求,
> +写访问可能会导致独特的问题。

奇特

> +
> +下面的情况说明了写入操作的一些问题,由于两个per cpu变量共享一个缓存行,但宽松的同
> +步仅应用于更新缓存行的一个进程。
> +
> +考虑以下示例::
> +
> +
> +	struct test {
> +		atomic_t a;
> +		int b;
> +	};
> +
> +	DEFINE_PER_CPU(struct test, onecacheline);
> +
> +如果一个处理器远程更新字段'a',而本地处理器将使用this_cpu ops来更新字段b,会发生

``a`` ``b`` or a b or ‘a’ ‘b’
just use a better style, depend on your mind.

> +什么情况,这一点值得注意。应避免在同一缓存行内同时访问数据。此外,可能还需要进行
> +代价高昂的同步。在这种情况下,通常建议使用IPI,而不是远程写入另一个处理器的
> +per cpu区域。
> +
> +即使在远程写很少的情况下,请记住远程写将从最有可能访问它的处理器中逐出缓存行。如
> +果处理器唤醒时发现per cpu区域缺少本地缓存行,其性能和唤醒时间将受到影响。
> -- 
> 2.31.1
> 
> 
Thanks,
	Wu




[Index of Archives]     [Kernel Newbies]     [Security]     [Netfilter]     [Bugtraq]     [Linux FS]     [Yosemite Forum]     [MIPS Linux]     [ARM Linux]     [Linux Security]     [Linux RAID]     [Samba]     [Video 4 Linux]     [Device Mapper]     [Linux Resources]

  Powered by Linu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