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: [PATCH] docs/zh_CN: Update zh_C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 to 6.0-rc2

[Date Prev][Date Next][Thread Prev][Thread Next][Date Index][Thread Index]

 




在 2022/8/27 8:18, Wu XiangCheng 写道:
From: Wu XiangCheng <bobwxc@xxxxxxxx>

* update to commit 163ba35ff371 ("doc: use KCFLAGS instead of
   EXTRA_CFLAGS to pass flags from command line")

Signed-off-by: Wu XiangCheng <bobwxc@xxxxxxxx>
Reviewed-by: Yanteng Si <siyanteng@xxxxxxxxxxx>
---

One question here:
	Should we use `#)` to replace ordered list prefix `Number)` ?
	It's inconvenient to manually modify them every time. Auto
	generating is better.

  .../zh_C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        | 82 ++++++++++---------
  1 file changed, 43 insertions(+), 39 deletions(-)

diff --git a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 b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
index a64858d321fc..a84b4d8361f4 100644
--- a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
+++ b/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
@@ -1,105 +1,111 @@
  .. include:: ../disclaimer-zh_CN.rst
-:Original: :ref:`Documentatio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 <submitchecklist>`
-:Translator: Alex Shi <alex.shi@xxxxxxxxxxxxxxxxx>
+:Original: Documentation/process/submit-checklist.rst
+:Translator:
+ - Alex Shi <alexs@xxxxxxxxxx>
+ - Wu XiangCheng <bobwxc@xxxxxxxx>
.. _cn_submitchecklist: -Linux内核补丁提交清单
-~~~~~~~~~~~~~~~~~~~~~
+Linux内核补丁提交检查单
+~~~~~~~~~~~~~~~~~~~~~~~
如果开发人员希望看到他们的内核补丁提交更快地被接受,那么他们应该做一些基本
  的事情。
-这些都是在
-:ref:`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ting-patches.rst <cn_submittingpatches>`
+这些都是在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submitting-patches.rst
  和其他有关提交Linux内核补丁的文档中提供的。
-1) 如果使用工具,则包括定义/声明该工具的文件。不要依赖于其他头文件拉入您使用
+1) 如果使用工具,则包括定义/声明该工具的文件。不要依赖其他头文件来引入您使用
     的头文件。
2) 干净的编译: - a) 使用适用或修改的 ``CONFIG`` 选项 ``=y``、``=m`` 和 ``=n`` 。没有GCC
+   a) 使用合适的 ``CONFIG`` 选项 ``=y``、``=m`` 和 ``=n`` 。没有 ``gcc``
        警告/错误,没有链接器警告/错误。
- b) 通过allnoconfig、allmodconfig
+   b) 通过 ``allnoconfig`` 、 ``allmodconfig``
c) 使用 ``O=builddir`` 时可以成功编译 -3) 通过使用本地交叉编译工具或其他一些构建场在多个CPU体系结构上构建。
+   d) 任何 Doucmentation/ 下的变更都能成功构建且不引入新警告/错误。
+      用 ``make htmldocs`` 或 ``make pdfdocs`` 检验构建情况并修复问题。
+
+3) 通过使用本地交叉编译工具或其他一些构建设施在多个CPU体系结构上构建。
4) PPC64是一种很好的交叉编译检查体系结构,因为它倾向于对64位的数使用无符号
     长整型。
-5) 如下所述 :ref:`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coding-style.rst <cn_codingstyle>`.
-   检查您的补丁是否为常规样式。在提交( ``scripts/check patch.pl`` )之前,
-   使用补丁样式检查器检查是否有轻微的冲突。您应该能够处理您的补丁中存在的所有
+5) 按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process/coding-style.rst 所述检查您的
+   补丁是否为常规样式。在提交之前使用补丁样式检查器 ``scripts/checkpatch.pl``
+   检查是否有轻微的冲突。您应该能够处理您的补丁中存在的所有
     违规行为。
-6) 任何新的或修改过的 ``CONFIG`` 选项都不会弄脏配置菜单,并默认为关闭,除非
-   它们符合 ``Documentation/kbuild/kconfig-language.rst`` 中记录的异常条件,
-   菜单属性:默认值.
+6) 任何新的或修改过的 ``CONFIG`` 选项都不应搞乱配置菜单,并默认为关闭,除非
+   它们符合 ``Documentation/kbuild/kconfig-language.rst`` 菜单属性:默认值中
+   记录的例外条件。
7) 所有新的 ``kconfig`` 选项都有帮助文本。 8) 已仔细审查了相关的 ``Kconfig`` 组合。这很难用测试来纠正——脑力在这里是有
     回报的。
-9) 用 sparse 检查干净。
+9) 通过 sparse 清查。
+   (参见 Documentation/translations/zh_CN/dev-tools/sparse.rst )
10) 使用 ``make checkstack`` 和 ``make namespacecheck`` 并修复他们发现的任何
      问题。
.. note:: - ``checkstack`` 并没有明确指出问题,但是任何一个在堆栈上使用超过512
+        ``checkstack`` 并不会明确指出问题,但是任何一个在堆栈上使用超过512
          字节的函数都可以进行更改。
-11) 包括 :ref:`kernel-doc <kernel_doc>` 内核文档以记录全局内核API。(静态函数
-    不需要,但也可以。)使用 ``make htmldocs`` 或 ``make pdfdocs`` 检查
-    :ref:`kernel-doc <kernel_doc>` 并修复任何问题。
+11) 包括 :ref:`kernel-doc <kernel_doc_zh>` 内核文档以记录全局内核API。(静态
+    函数不需要,但也可以。)使用 ``make htmldocs`` 或 ``make pdfdocs`` 检查
+    :ref:`kernel-doc <kernel_doc_zh>` 并修复任何问题。
-12) 通过以下选项同时启用的测试 ``CONFIG_PREEMPT``, ``CONFIG_DEBUG_PREEMPT``,
+12) 通过以下选项同时启用的测试: ``CONFIG_PREEMPT``, ``CONFIG_DEBUG_PREEMPT``,
      ``CONFIG_DEBUG_SLAB``, ``CONFIG_DEBUG_PAGEALLOC``, ``CONFIG_DEBUG_MUTEXES``,
      ``CONFIG_DEBUG_SPINLOCK``, ``CONFIG_DEBUG_ATOMIC_SLEEP``,
-    ``CONFIG_PROVE_RCU`` and ``CONFIG_DEBUG_OBJECTS_RCU_HEAD``
-
-13) 已经过构建和运行时测试,包括有或没有 ``CONFIG_SMP``, ``CONFIG_PREEMPT``.
+    ``CONFIG_PROVE_RCU`` 和 ``CONFIG_DEBUG_OBJECTS_RCU_HEAD`` 。
-14) 如果补丁程序影响IO/磁盘等:使用或不使用 ``CONFIG_LBDAF`` 进行测试。
+13) 在 ``CONFIG_SMP``, ``CONFIG_PREEMPT`` 开启和关闭的情况下都进行构建和运行
+    时测试。
-15) 所有代码路径都已在启用所有lockdep功能的情况下运行。
+14) 所有代码路径都已在启用所有死锁检测(lockdep)功能的情况下运行。
-16) 所有新的/proc条目都记录在 ``Documentation/``
+15) 所有新的 ``/proc`` 条目都记录在 ``Documentation/``
-17) 所有新的内核引导参数都记录在
+16) 所有新的内核引导参数都记录在
      Documentation/admin-guide/kernel-parameters.rst 中。
-18) 所有新的模块参数都记录在 ``MODULE_PARM_DESC()``
+17) 所有新的模块参数都记录在 ``MODULE_PARM_DESC()``
-19) 所有新的用户空间接口都记录在 ``Documentation/ABI/`` 中。有关详细信息,
+18) 所有新的用户空间接口都记录在 ``Documentation/ABI/`` 中。有关详细信息,
      请参阅 ``Documentation/ABI/README`` 。更改用户空间接口的补丁应该抄送
      linux-api@xxxxxxxxxxxxxxx。
-20) 已通过至少注入slab和page分配失败进行检查。请参阅 ``Documentation/fault-injection/``
+19) 已通过至少注入slab和page分配失败进行检查。请参阅 ``Documentation/fault-injection/`` 。
      如果新代码是实质性的,那么添加子系统特定的故障注入可能是合适的。
-21) 新添加的代码已经用 ``gcc -W`` 编译(使用 ``make EXTRA-CFLAGS=-W`` )。这
+20) 新添加的代码已经用 ``gcc -W`` 编译(使用 ``make EXTRA-CFLAGS=-W`` )。这
      将产生大量噪声,但对于查找诸如“警告:有符号和无符号之间的比较”之类的错误
      很有用。
-22) 在它被合并到-mm补丁集中之后进行测试,以确保它仍然与所有其他排队的补丁以
+21) 在它被合并到-mm补丁集中之后进行测试,以确保它仍然与所有其他排队的补丁以
      及VM、VFS和其他子系统中的各种更改一起工作。
-23) 所有内存屏障例如 ``barrier()``, ``rmb()``, ``wmb()`` 都需要源代码中的注
+22) 所有内存屏障(例如 ``barrier()``, ``rmb()``, ``wmb()`` )都需要源代码注
      释来解释它们正在执行的操作及其原因的逻辑。
-24) 如果补丁添加了任何ioctl,那么也要更新 ``Documentation/userspace-api/ioctl/ioctl-number.rst``
+23) 如果补丁添加了任何ioctl,那么也要更新
+    ``Documentation/userspace-api/ioctl/ioctl-number.rst`` 。
-25) 如果修改后的源代码依赖或使用与以下 ``Kconfig`` 符号相关的任何内核API或
+24) 如果修改后的源代码依赖或使用与以下 ``Kconfig`` 符号相关的任何内核API或
      功能,则在禁用相关 ``Kconfig`` 符号和/或 ``=m`` (如果该选项可用)的情况
      下测试以下多个构建[并非所有这些都同时存在,只是它们的各种/随机组合]:
- ``CONFIG_SMP``, ``CONFIG_SYSFS``, ``CONFIG_PROC_FS``, ``CONFIG_INPUT``, ``CONFIG_PCI``, ``CONFIG_BLOCK``, ``CONFIG_PM``, ``CONFIG_MAGIC_SYSRQ``,
-    ``CONFIG_NET``, ``CONFIG_INET=n`` (但是后者伴随 ``CONFIG_NET=y``).
+    ``CONFIG_SMP``, ``CONFIG_SYSFS``, ``CONFIG_PROC_FS``, ``CONFIG_INPUT``,
+    ``CONFIG_PCI``, ``CONFIG_BLOCK``, ``CONFIG_PM``, ``CONFIG_MAGIC_SYSRQ``,
+    ``CONFIG_NET``, ``CONFIG_INET=n`` (但是最后一个需要 ``CONFIG_NET=y`` )。




[Index of Archives]     [Kernel Newbies]     [Security]     [Netfilter]     [Bugtraq]     [Linux FS]     [Yosemite Forum]     [MIPS Linux]     [ARM Linux]     [Linux Security]     [Linux RAID]     [Samba]     [Video 4 Linux]     [Device Mapper]     [Linux Resources]

  Powered by Linux